10.3760/cma.j.cn511434-20200427-00180
G11778A位点突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的视野特点和变化趋势
目的:观察并分析G11778A位点突变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眼视野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08年5月至2018年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经线粒体DNA检测确诊的G11778A位点突变LHON患者22例44只眼纳入研究。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以视盘为中心1.73 mm外200 μm×200 μm环形区域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采用Octopus 101型视野计于患者病程2、4、8、12、18、24、30个月时间点前后1个月内分别完成至少7次以上视野检查。因初诊时患者BCVA和配合度的不同,其中27只眼采用G2程序进行视野检查(G2程序组),以视野平均缺损(MD)为主要结局指标;17只眼采用LVC程序进行视野检查(LVC程序组),以视野平均光敏感度(MS)为主要结局指标。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
χ2=1.896 )、年龄(
t=0.3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69、0.708);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994 ,
P=0.000 )。根据患者发病年龄是否>14岁,再将两组患者分为年龄≤14岁组、>14岁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G2程序≤14岁组患眼随病程延长视野MD值逐渐降低;与病程2个月比较,病程18个月后视野MD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813、4.590、5.033,
P=0.002、0.001、0.000)。G2程序>14岁组患眼不同病程视野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VC程序≤14岁组、>14岁组患眼不同病程视野MD、MS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患眼早期视野缺损主要表现为中心暗点,晚期则为弥漫性视野缺损。早期、晚期视野缺损类型眼数比较,G2程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7.414,
P=0.015);LVC程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4.541,
P=0.474)。G2程序组患眼病程8个月内视野MD值基本维持稳定;与病程2个月视野MD值比较,病程18个月后视野明显改善,MD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00、3.217、3.566,
P=0.046、0.003、0.001)。LVC程序组患眼随访期间视野MS无明显改善(
P>0.05)。G2程序组患眼,与病程2个月BCVA比较,病程12个月后BCVA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39、3.678、4.264、5.078,
P =0.008、0.002、0.001、0.000)。G2程序组患眼不同病程BCVA均优于LVC程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G2程序组(
t=8.400、9.330、10.989、11.967、12.211、12.803)、LVC程序组(
t=10.668、13.036、13.833、18.922、20.387、20.851)患眼随病程延长RNFL厚度持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为0.000)。G2程序组患眼病程4、8、18、24、30个月RNFL厚度均高于LVC程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471、2.269、2.474、2.509、2.782,
P=0.018、0.028、0.017、0.016、0.008 )。
结论:G11778A位点突变LHON患眼视野缺损早期主要表现为中心暗点,晚期主要表现为弥漫性缺损和中心暗点。G2程序组患眼随访期间视野明显改善,BCVA显著提高;G2程序组中年龄≤14岁者视野改善优于年龄>14岁者。LVC程序组患眼随访期间视野MS无明显改善。
视野、视神经萎缩,遗传性,Leber、基因、G11778A位点突变
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3909;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166中青年专家项目040204001001002033;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973909;1166 Young and Middle-aged Expert Project in Dongfang Hospit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040204001001002033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8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