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11434-20200605-00264
大学生高度近视患眼豹纹状眼底程度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观察大学生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患病情况,初步分析其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方法:横断面临床研究。2018年10~12月随机抽取在校大学生高度近视者161名20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9名,女性112名;平均年龄(19.73±1.12)岁;平均等效球镜度数(SER)(-7.39±1.12)D。受检眼均行电脑验光、免散瞳眼底照相、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根据眼底大血管暴露程度,将受检眼分为无豹纹状眼底(0级)、轻度豹纹状眼底(1级)、中度豹纹状眼底(2级)和重度豹纹状眼底(3级)。采用扫频光源OCT测量眼底后极部视网膜、脉络膜厚度和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SCP)血流密度。根据ETDRS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 ~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共9个区。内环、外环4区分别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观察不同区域脉络膜、视网膜厚度分布特点及SCP血流密度。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分析豹纹状眼底程度与眼部生物学参数的关系。结果:202只眼中,豹纹状眼底0级37只眼(18.32%,37/202);1~3级165只眼(81.68%,165/202 ),其中1级、2级、3级者分别为125 (61.88%,125/202)、28 (13.86%,28/202)、12 (5.94%,12/202)只眼。视网膜厚度,水平、垂直方向均由鼻侧至中心区先升高后降低,于中心区最低,其后升高再降低;颞侧整体厚度略低于鼻侧,下方整体厚度略低于上方。脉络膜厚度,水平方向由鼻侧至颞侧逐渐增厚;垂直方向由上方至中心区逐渐降低,其后升高再降低。水平、垂直方向中心区SCP血流密度均较其他区域低。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豹纹状眼底分级与AL (
β=0.291 ,
OR=1.338,95%
CI 1.064~1.682,
P=0.013)、黄斑中心区SCP血流密度(
β=0.080,
OR=1.084,95%
CI 1.006~1.167,
P=0.034)、脉络膜厚度(
β=-0.033,
OR=0.968,95%
CI 0.960~0.975,
P<0.001 )均相关。
结论:大学生高度近视眼豹纹状眼底改变发生率较高;豹纹状眼底程度加深与脉络膜厚度变薄、AL增长和更大的黄斑SCP血流密度相关。
近视、眼底、黄斑、局部血流
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870675;天津市教委科研计划项目2019ZD030;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870675;The Science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und of Tianjin Education Commission for Higher Education2019ZD030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1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