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11434-20201020-00496
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同期对照试验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0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门诊首次就诊且之前未进行过任何近视矫正训练的儿童56例110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例64只眼,女性23例46只眼;年龄6~12岁,平均年龄(8.62±1.87)岁。根据儿童近视的临床表现分为隐匿性高度近视组(27例52只眼)和对照组(29例58只眼)。隐匿性高度近视组52只眼中,等效球镜度数(SER)为-0.00~-1.00 D、>-1.00~-2.00 D、>-2.00~-3.00 D者分别为15、16、21只眼。对照组58只眼中,SER为-0.00~-1.00 D、>-1.00~-2.00 D、>-2.00~-3.00 D者分别为21、18、19只眼。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共9个区。内环、外环4区分别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观察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和对照组儿童黄斑各分区的脉络膜厚度变化。两组间黄斑各分区脉络膜厚度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与性别、年龄、眼压、眼轴、屈光度、角膜曲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区脉络膜厚度以鼻侧最薄,颞侧最厚。与对照组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儿童黄斑9个分区平均脉络膜厚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随着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屈光度的增高,黄斑各分区的平均脉络膜厚度值均降低。与对照组相同屈光度的儿童比较,隐匿性高度近视组除-0.00~-1.00 D儿童黄斑中心凹内环上方、外环上方以及>-2.00~-3.00 D儿童黄斑中心凹内环颞侧、外环颞侧平均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
P>0.05),其余各分区平均脉络膜厚度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与年龄(
r=-3.410,
R
2=11.630,
P=0.010 )、眼轴(
r=-1.420,
R
2=2.016,
P=0.030 )、屈光度(
r=-2.680,
R
2=7.182,
P=0.040)呈负相关,与性别(
r=0.166,
R
2=0.028,
P=0.240 )、眼压(
r=0.330 ,
R
2=0.109,
P=0.800 )、角膜曲率(
r=-0.260,
R
2=0.068,
P=0.850 )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的黄斑脉络膜厚度以中心凹鼻侧最薄,颞侧最厚,黄斑各分区平均脉络膜厚度较相同屈光度的普通近视儿童薄。隐匿性高度近视儿童黄斑中心凹平均脉络膜厚度与年龄、眼轴、屈光度呈负相关。
近视、儿童、黄斑、脉络膜、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36
2016年政府资助省级临床医学优秀人才项目361008;2020年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精准医学专项H2020406019;Provincial Excellent Clinical Medicine Talents Project Funded by the Government in 2016361008;Precision Medicine Project of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Hebei Province in 2020H2020406019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92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