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我的朋友圈
收藏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病变阶段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样脉络膜视网膜炎(ASPPC)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7月至2019年3月于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SPPC患者8例1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7例10只眼,女性1例1只眼;平均年龄(48.7±8.9)岁;平均病程(13.24±11.30)个月。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红外照相(IR)、FAF、FFA、OCT、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根据病变阶段及特征将患眼分为急性期、吸收期,分别为7、4只眼。观察不同病变阶段ASPPC的眼底彩色照相、IR、FAF、FFA、OCT、OCTA的影像特征。结果:急性期,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IR可见病灶区域内可见不均匀红外反光;FAF可见后极部类圆形或鳞片状强自身荧光,范围较眼底彩色照相更广泛;FFA动静脉期病灶呈模糊弱荧光,随时间延长荧光逐渐增强,晚期呈类圆形强荧光,其周围环绕弱荧光环,渗出浓厚区域呈荧光遮蔽;OCT可见病变区域神经上皮脱离,其内可见均匀强反射信号。吸收期,眼底彩色照相可见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吸收,色素轻度脱失;IR可见病变区域内斑驳状红外反光较急性期明显减少;FAF可见后极部斑点状强自身荧光,其中"豹斑样"改变3只眼;FFA可见病灶内斑驳状荧光染色,未见荧光素渗漏和积存;OCT可见RPE层针尖样突起,外界膜、椭圆体带均显示不清;OCTA可见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信号减弱,部分区域内信号缺失。结论:ASPPC急性期,患眼后极部视网膜下黄白色鳞状病变、神经上皮脱离、黄白色渗出物,FFA可见病灶区晚期荧光素渗漏;吸收期,眼底可见黄白色病灶已吸收,FFA呈现荧光素着染,无渗漏。OCT提示RPE、外界膜及椭圆体带均有不同程度破坏,OCTA提示病变区脉络膜有血流信号减弱。
关键词: 脉络膜视网膜炎、梅毒、眼感染,细菌性、荧光素血管造影术、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所属期刊栏目: 36
资助基金: 云南省医疗卫生单位内设研究机构科研项目2017NS131;云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后备人才培养计划H-201636;Inter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Projects in Medical and Health Units of Yunnan Province2017NS131;Medical Reserv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of Yunnan Provinci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H-201636
在线出版日期: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页数: 共5页
页码: 697-701
英文信息展示
收起英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