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11434-20190305-00069
2型糖尿病患者黄斑区结构改变与视力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眼底病变程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浅层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黄斑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GCIPL)厚度等黄斑区结构改变与BCVA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51例患者83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1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53.4±7.8)岁。依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国际临床分期标准将患者分为无DR (NDR)组17例31只眼,非增生型DR (NPDR)组34例52只眼。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8例13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检者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将结果转换为logMAR视力记录;采用OCT检查测量CFT、GCIPL厚度平均值与最小值;应用OCT血管成像(OCTA)对黄斑区视网膜行3 mm × 3 mm范围模式扫描,通过Photoshop软件测量浅层FAZ面积。对比分析各组患者浅层FAZ面积、BCVA、CFT、GCIPL平均及最小厚度差异性。三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三组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
2检验;对各因素间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正常对照组、NDR组、NPDR组患者平均浅层FAZ面积分别为(0.314±0.103)、(0.349±0.102)、(0.416±0.148)mm
2;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15±0.038、0.029±0.059、0.129±0.133;平均CFT分别为(247.46±13.35 )、(244.13±25.09)、(263.12±24.96)μm;平均GCIPL平均厚度分别为(89.00±4.98)、(86.06±4.43 )、(82.61±14.32)μm;平均GCIPL最小厚度分别为(84.85±3.18)、(80.68±5.39)、(71.19±19.94)μm。三组间浅层FAZ面积、logMAR BCVA、CFT、GCIPL最小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4.660、11.708、6.891、6.333,
P=0.012、0.000、0.002、0.003)。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CVA与浅层FAZ面积呈正相关(
r=0.335,
P=0.001),与GCIPL平均厚度、GCIPL最小厚度呈负相关(
r=-0.348、-0.416,
P=0.001、0.000 ),与CFT无明显相关性(
r=0.171,
P=0.095);浅层FAZ面积与CFT、GCIPL最小厚度呈负相关(
r=-0.262、-0.213,
P=0.010、0.037 ),与GCIPL平均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r=-0.179,
P=0.081)。
结论:随着2型糖尿病患者眼底病变程度加重,浅层FAZ面积逐渐扩大,GCIPL最小厚度逐渐变薄,BCVA逐渐下降。BCVA与浅层FAZ面积及GCIPL厚度明显相关,浅层FAZ面积与CFT及GCIPL最小厚度明显相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视力
36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70-3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