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511434-20190424-00156
无明确高血压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观察
目的:观察无明确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方法:2019年1~ 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检查确诊的2级或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3例(高血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5.6)岁,平均BCVA 0.74±0.16。高血压病程>7年;Keith-Wagener (K-W)分级0级或1级。选取同期无高血压病史的正常人1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8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59.7±4.4)岁,平均BCVA 0.79±0.17. K-W分级0级。两组患者年龄(
t=1.739)、性别构成比(
χ2=0.036)、BCVA (
t=0.5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265、1.000、0.563 )。受检者均行BCVA、彩色眼底照相、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其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2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内环(中心凹区),1 ~3 mm的外环。测量黄斑区3 mm范围内总体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浅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
结果: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之间黄斑区总体血流密度以及颞侧、鼻侧、下方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88、2.472、5.105、2.734,
P=0.037、0.020、0.000、0.010 );上方、黄斑中心凹区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75、0.140,
P=0.570、0.889)。两组受检眼FAZ面积、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67、0.753,
P=0.714、0.457 )。高血压组患者黄斑拱环结构均完整。
结论:无明确HRP患者黄斑区总体及颞侧、鼻侧、下方血流密度降低;FAZ面积无扩大;黄斑拱环结构正常。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黄斑/损伤、微血管/损伤、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局部血流
36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58-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