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纵向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20.01.009

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纵向分析

引用
目的 纵向观察分析特发性黄斑裂孔患眼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至2018年6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25G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的单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302例30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中,男性130例,女性172例;平均年龄(63.36±6.91)岁.左眼158只,右眼144只.平均logMAR BCVA为1.13±0.45.OCT测得其最小水平直径、裂孔基底直径及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22.92±211.73)、(835.47±366.42)、(244.84±60.68)μm.以黄斑裂孔最小水平直径≤250 μm为小裂孔,>250 μm和≤400 μm为中裂孔,>400 μm为大裂孔;并以此分为3组.观察手术后1、3、6个月3组患眼logMAR BCVA情况.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3组患眼视力变化规律.采用广义估计方程(GEE)分析手术后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手术后1个月,所有患眼黄斑裂孔均已闭合.手术后1、3、6个月,小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33±0.25、0.23±0.18、0.16±0.17;中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46±0.25、0.35±0.26、0.27±0.28;大裂孔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81±0.51、0.61±0.48、0.53±0.37.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组和不同时间节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F=23.133,P<0.01).将所有数据分割并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小裂孔组和中裂孔组组内,手术前与手术后1个月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1、3、6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裂孔组组内,手术前及手术后1、3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3个月和手术后6个月之间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E分析结果显示,黄斑裂孔大小(X2=4.17,P=0.04)、裂孔基底直径(X2=7.25,P=0.01)、病程(X2=19.26,P=0.00)、脉络膜厚度(X2=4.19,P=0.04)对黄斑裂孔患眼手术后视力恢复有影响;而年龄(X2=2.50,P=0.10)、性别(X2=0.28,P=0.59)对其视力恢复无影响.结论 不同大小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手术后视力恢复趋势不同,小裂孔和中裂孔会较快恢复视力,在1个月时视力基本恢复;而大裂孔需要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在3个月时视力趋于稳定.裂孔大小、裂孔基底直径、脉络膜厚度是视力恢复的影响因素.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玻璃体切除术、影响因素分析、纵向研究

36

2020-04-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8-4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眼底病杂志

1005-1015

51-1434/R

36

2020,3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