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6.02.013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

引用
目的 观察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的临床特征.方法 经眼科常规检查、近红外反射(IR)、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6例AMN患者11只眼纳入研究.有登革热病史5例9只眼,占患眼的81.8%;有头部外伤史1例2只眼,占患眼的18.2%.6例患者中,1例患者因合并双眼视盘轻度水肿,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余5例患者均以观察为主.所有患者每2周复查1次,直至6个月结束随访观察.每次复查均行眼底彩色照相、FFA、IR和SD-OCT检查.结果 患者眼部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单眼或双眼一个或多个中心或中心旁暗点.眼底彩色照相检查发现,眼底表现正常1只眼;黄斑区楔形病灶2只眼;片状黄白色或棕色病灶8只眼.FFA检查发现,所有患眼AMN病灶均无异常表现.IR检查发现,所有患眼表现为局灶性弱反射病灶.SD-OCT检查发现,所有患眼光感受器层可见局灶性强反射病灶,并使其正常反射结构中断.强反射病灶于初诊后2周内开始消退,初诊后24周时仍可残留少量于Henle纤维层.随着光感受器层强反射病灶的消退,外核层出现不可逆变薄,外界膜和椭圆体带开始修复,两者的连续性于随访终点基本恢复,但交叉区连续性仍然中断.整个随访期间所有患者中心或旁中心暗点持续存在.结论 AMN特征性表现为IR弱反射病灶;SD-OCT初诊时表现为光感受器层局灶性强反射,随访末表现为交叉区连续性中断;中心或旁中心暗点症状可持续存在至少6个月.

黄斑/损伤、视网膜疾病/诊断、疾病特征

32

R774.5(眼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0647;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基础研究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470647

2016-04-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69-17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眼底病杂志

1005-1015

51-1434/R

32

2016,3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