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4.04.004
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形态与视功能恢复的观察
目的 观察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形态及视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的累及黄斑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连续性病例41例4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6例27只眼,女性15例15只眼;平均年龄(33.78±11.21)岁.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间接检眼镜、电脑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B型超声检查.患眼平均BCVA 0.29±0.18.平均视网膜脱离时间(21.12±3.71)d.平均视野平均缺损(MD)值(13.54±6.44) dB;平均丢失方差(LV)值(8.43±2.11) dB.所有患者均行巩膜扣带手术治疗.手术中联合巩膜外冷冻及脉络膜上腔放液.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2.41±5.22)个月.手术后1、2周,1、3、6、12个月采用与手术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BCVA、视野和视网膜形态变化情况.双目间接检镜联合B型超声、OCT检查观察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结果 双目间接检眼镜联合B型超声检查发现,手术后平均视网膜复位时间(7.32±2.53)d.OCT检查发现,平均视网膜下液吸收时间(7.82±3.52)个月.手术后12个月,视网膜下液吸收37只眼,占88.1%.其中,视网膜微结构正常15只眼;神经上皮层黄斑囊样水肿5只眼;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断裂12只眼;IS/OS和外界膜(ELM)断裂5只眼.视网膜下液残留5只眼,占11.9%.手术后6、12个月平均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36,P=0.529).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微结构正常者、黄斑囊样水肿者、IS/OS断裂者、IS/OS和ELM断裂者之间平均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42,P<0.05).视网膜下液残留者平均BCVA与视网膜下液吸收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7,P=0.000).手术后1、2周,1、3、6、12个月平均MD值分别为(11.38±2.53)、(10.14±2.19)、(9.17±2.13)、(6.63±1.70)、(5.71±1.89)、(5.14±1.69) dB.各观察时间点之间平均M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528,P=0.00).手术后6、12个月平均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42,P=0.157).手术后12个月,MD值恢复正常12只眼;偏高30只眼.MD值偏高眼与对侧眼M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36,P=0.06).手术后12个月,视网膜微结构正常者MD值与视网膜脱离时间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84,P=0.00).手术后各观察时间点平均LV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25,P=0.00).结论 巩膜扣带手术后视网膜微结构、视力、视野逐渐改善;视网膜微结构正常者视力预后更好;视网膜脱离时间与视野改变呈正相关.
视网膜脱离/外科学、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视野、巩膜扣带术
30
R774.12(眼科学)
2014-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48-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