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1.01.008
电穿孔介导免疫调节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转移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
目的 观察电穿孔介导免疫调节因子及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转移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CM)的效果.方法 采用编码小鼠免疫调节因子白介素(IL)2、IL12、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受体(sFLK-1)、反义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ntiVEGF121)及血管生成素1可溶性受体(ExTek)的真核表达质粒pNGVL-mIL2、pNGVL-mIL12-、pCI-sFLK-1、pCR3.1-antiVEGF121、pCI-ExTek分别转染人胚肾细胞和人C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mIL2、mIL12、sFLK-1、VEGF和ExTek因子在转染细胞中的表达.建立裸小鼠肿瘤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分别将体积30μl的0.9%NaCl、pNGVL、antiVEGF121+sFLK-1+ExTek、mIL2+mIL12注射入肿瘤内.采用高电压短脉冲方式进行电击.治疗后7、14、21、28、35、42 d测量各组裸小鼠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结果 ELISA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mIL2、mIL12、sFLK-1和ExTek因子均能在转染细胞中有效表达;而VEGF在转染细胞中表达明显受抑制.电穿孔基因治疗后,mIL2+mIL12组肿瘤几乎完全消失,抑瘤率为97.33%;antiVEGF121+sFLK-1+ExTek组及pNGVL组肿瘤持续长大,抑瘤率分别为53.33%和36.33%.结论 电穿孔介导免疫调节因子转移可有效抑制CM生长;介导血管生成抑制因子转移不能抑制CM生长.
脉络膜肿瘤/治疗、基因疗法、白细胞介素类/治疗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治疗应用、电穿孔、动物实验
27
R773.4;R739.7(眼科学)
2011-03-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