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1005-1015.2001.01.033
白点状眼底一例
患者男,13岁。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余,于1999年12月21日来我院就诊。追问病史,有黄昏时视物不清史3年,无眼红眼痛,无全身疾病史,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检查:视力右眼0.5,近视力J7,-1.50 DS矫正1.5;左眼1.2,近视力J7。俞自萍色觉检查图谱检查辨色力正常。双眼前部检查未见异常,玻璃体透明,眼位正,眼球向各方向运动自如,眼压正常。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楚,颜色正常,视网膜血管管径和分布正常,动静脉比例为2∶3,双眼视网膜后极部至赤道部密布大致均匀的黄白色斑点,鼻侧始于视盘边缘,颞侧从黄斑上下血管弓以外开始,均延伸至赤道部,斑点位于视网膜血管下,黄斑未受累,视网膜未见色素沉着(图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显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正常,全视网膜散在点状透见荧光(图2),与斑点无明显对应关系,未见荧光素渗漏,视盘及黄斑区正常,血管正常。Goldmann视野计检查:双眼视野正常。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E-FRG)检查:暗视:左右眼a、b波峰均显著降低,a、b波的峰时尚不延长;明视:左右眼a、b波峰均显著降低,a波的峰时延长,b波尚不延长。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检查:碱性磷酸酶增高,球蛋白下降,白球比例增高,其余正常。肾功能检查:未见异常。诊断:双眼白点状眼底。检查患者父系母系亲属10余人,眼底均未发现异常。未对患者进行任何治疗,嘱其定期复诊。5个月后复查,视力、视野、直接和间接检眼镜检查眼底、眼底彩色照相、FFA以及F-ERG检查,与首诊时比较,均未见明显改变。
白点状眼底(fundus albipunctatus,FALB)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临床特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水平分散的白点和静止型夜盲,没有血管病变及视网膜内色素,血清维生素A在正常水平,视紫质再生延迟,导致暗适应时间延长,并产生正常振幅视网膜电图。本例患者视力及视野正常,轻度静止型夜盲,眼底及FFA改变典型,暗适应曲线异常,肝功、肾功基本正常,符合白点状眼底的临床特征。图1 左眼彩色眼底像。视网膜鼻侧始于视盘边缘、颞侧始于黄斑上下血管弓以外,密布大致均匀的黄白色斑点,延至赤道部,斑点位于视网膜血管下方图2 左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像。全视网膜散在点状透见荧光,与视网膜斑点无明显的对应关系
色素上皮、眼、遗传性疾病/诊断
17
R596;R77(全身性疾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