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质沙雷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4.10.009

粘质沙雷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研究

引用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粘质沙雷菌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机制及流行特点。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2012年临床分离的147株粘质沙雷菌,用Vitek2 Compact及配套革兰阴性细菌药敏卡检测其药敏情况;筛选出的1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的粘质沙雷菌,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MIC值;改良Hodge试验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检测碳青霉烯酶、AmpC酶、外排泵及外膜蛋白基因的携带情况;琼脂稀释法测定加入外排泵抑制剂CCCP前后碳青霉烯类药物MIC值的变化;SDS-PAGE分析菌株外膜蛋白有无缺失;对碳青霉烯耐药菌株进行接合转移试验,PCR扩增并测定接合子的MIC,PFGE分析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11株粘质沙雷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和厄他培南全部耐药,其中10株菌同时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但对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较好的敏感性;11株菌中10株携带blaKPC-2,1株携带blaIMP-1,8株菌同时携带blaEBC和blaMOX ,1株同时携带blaEBC和blaDHA ,1株菌同时携带blaEBC、blaMOX和blaDHA基因,其他基因未检出;加入CCCP后有7株菌对亚胺培南的MIC值降低4~64倍,有3株菌对厄他培南的MIC值降低8~256倍,而对美罗培南的MIC值没有变化;11株菌均未检出外膜蛋白缺失;有7株菌的blaKPC-2基因成功转移到受体菌,接合子与受体菌相比MIC值有不同程度提高;PFGE结果显示11株菌中有8株菌属于一个克隆型。结论产KPC-2碳青霉烯酶是本院粘质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原因,本研究表明KPC-2在温州地区存在克隆播散并且可以水平传播,故应引起高度重视。

粘质沙雷菌、碳青霉烯类、耐药性

R37;R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1614;浙江省卫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项目浙卫发[2012]241号;浙江省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1KYA106

2014-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74-779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