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胶质瘤细胞系 SU3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产生的融合细胞具有恶性转化的特点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4-5101.2014.10.005

人胶质瘤细胞系 SU3与小鼠巨噬细胞共培养产生的融合细胞具有恶性转化的特点

引用
目的:通过胶质瘤细胞(SU3)与巨噬细胞(macrophage,Mφ)共培养来证明胶质瘤间质中的Mφ恶性转化是SU3与Mφ融合导致的。方法将转有红色荧光蛋白基因( RFP)的SU3与表达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EGFP )的小鼠腹腔冲洗出的Mφ进行体外共培养;用单克隆方法建立表达RFP+/GFP+双色荧光(黄色)的细胞系,然后进行癌细胞相关表型分析、致瘤性试验、鼠巨噬细胞标记物检测。结果(1)这两种细胞共培养后,细胞群中出现为数不多的黄色细胞,并成功单克隆到C3、C4和C12三株细胞。(2) C12继续传代培养后分化出RFP+、EGFP+和RFP+/EGFP+三种类型细胞,但随着传代次数增多,EGFP+(绿色)细胞比例逐渐升高而成为主体,RFP+/EGFP+(黄色)细胞比例逐渐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而RFP+(红色)细胞基本消失。(3) C12细胞株中的EGFP+细胞具有以下特点:生长接触抑制消失、增殖速度快、染色体异倍体等癌细胞特征;在裸小鼠体内具有高致瘤率(5/5);表达巨噬细胞特异性标记CD68,大部分染色体为鼠端着丝粒。结论本实验用体外模型证明我们先前在实体瘤中观察到的人脑胶质瘤细胞诱导宿主巨噬细胞恶性转化是通过细胞融合途径实现的。本实验与我们先前从荷瘤鼠实体瘤组织中克隆到恶性转化的巨噬细胞株( ihCTC)的体内实验一起,相互印证了肿瘤微环境中宿主巨噬细胞恶性转化是客观存在的。宿主细胞与肿瘤细胞融合后发生的恶变既为肿瘤恶性进展和肿瘤异质性增添了新的内涵;又为肿瘤靶向治疗增加了新的靶标。

胶质瘤干细胞、荧光裸小鼠、巨噬细胞、细胞融合、细胞癌变

R73;R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472739,81172400,81272799

2014-11-2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53-758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