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双侧生长棒对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旋转的治疗效果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8.03.008

传统双侧生长棒对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旋转的治疗效果

引用
目的 探讨传统双侧生长棒技术对早发性脊柱侧凸(EOS)患者顶椎旋转(AVR)的矫形和控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脊柱外科接受传统双侧生长棒治疗的19例EO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X线和CT)资料.男性6例,女性13例,初次手术年龄(5.7±1.7)岁.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分别在X线片及CT图像上测量主弯Cobb角、T1~S1高度、顶椎偏移距离、顶椎肋骨比值、AVR角度、胸廓旋转角度、顶椎肋骨隆起间距.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各参数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参数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检验.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后随访(49.5±12.8)个月.全部患者共接受111次手术,其中92次为生长撑开棒延长术,平均(4.8±1.3)次/例;本组患者平均每10个月行撑开延长1次.生长棒置入术前与术后相比,主弯Cobb角从(66.5±13.2)°减少至(35.2±10.9)°(t=24.013,P<0.01);且置棒术后与末次随访[(36.7±10.7)°]相比,主弯Cobb角无显著矫正丢失(t=-1.324,P=0.202).生长棒置入术后AVR、胸廓旋转角、顶椎偏移距离、顶椎肋骨比值、顶椎肋骨隆起间距较术前均有降低(P 值均<0.05);但末次随访时与置棒术后即刻相比,除胸廓旋转角外,余参数均有增加(P 值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置棒术后至末次随访时AVR增加量与顶椎偏移距离、顶椎肋骨比值、顶椎肋骨隆起间距均存在相关性(r=0.652、0.814、0.695,P值均<0.05).结论 传统双侧生长棒在置棒术后可矫正EOS患者脊柱侧凸和旋转畸形,但术后难以有效控制顶椎旋转的进展.

脊柱侧凸、矫形外科手术、生长棒、顶椎旋转

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72422;江苏省临床医学中心资助项目YXZXA2016009;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772422;Jiangsu Provincial Key Medical CenterYXZXA2016009

2018-04-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206-21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外科杂志

0529-5815

11-2139/R

56

2018,56(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