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排便习惯改变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子宫内膜异位至直肠并恶变一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6.12.013

以排便习惯改变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子宫内膜异位至直肠并恶变一例

引用
患者女性,55岁。因“排便习惯改变2年,便血5个月”于2015年10月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下腹阵发性刺痛,伴腹泻、便秘交替,腹泻2~3次/d,感大便控制较差,伴大便不尽感,未予重视。5个月前出现便血,为新鲜血块。患者于当地医院就诊,怀疑直肠肿物。遂就诊于我院,体检未及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检查血CA125略升高(13?7 U/ml),癌胚抗原正常。盆腔超声显示子宫肌层数个低回声,考虑子宫多发肌瘤。胸腹盆CT增强扫描显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局部肠壁偏心性增厚。全程结肠镜检查显示距肛门15 cm乙状结肠与直肠交界处凹陷性病灶,病变大小2 cm ×3 cm,表面呈鱼肉样,伴渗血,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病变累及管腔周长1/2,内镜尚能通过,组织脆、弹性差;活检病理学结果示纤维组织内异型的腺管样结构浸润性生长,免疫组化示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7(+)、CK20(-)、配对盒基因8( paired box8,PAX?8)(+)、尾型同源盒转录因子2( caudal related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2,CDX?2)(-),提示转移性腺癌,源于女性生殖系统。 PET?CT显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肠壁增厚、代谢增高,符合恶性病变表现,伴盆腔内淋巴结转移。初步诊断:直肠占位,考虑为转移癌,原发灶待查。患者于2015年10月20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前切除术+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术中探查肝、小肠未见异常,肿瘤位于腹膜反折上方,浸透浆膜,与子宫体右下部浸润、粘连;切除病变肠管及子宫双附件,清扫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及直肠上动脉根部淋巴结。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切除直肠长8 cm,直肠上段肠壁全层有腺管状腺癌浸润,黏膜破坏、溃疡形成,腺癌与周围正常黏膜未见移行(图1),并有浆膜受侵;肿瘤细胞形成不规则腺管状结构,细胞核圆或椭圆形,核膜厚,核仁清楚(图2);淋巴结转移癌(肠周淋巴结8/25,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及直肠上动脉根部淋巴结0/5);子宫、双侧输卵管及卵巢未见肿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7(+)、CA?125(+)、P16(+)、PAX?8(+)、CDX?2(-)、CK20(-)、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WT?1(-),提示肿瘤源于女性生殖系统。患者存在区域淋巴结转移,但首次病理学检查结果未能明确原发肿瘤部位,无法制定后续辅助治疗方案,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讨论后建议病理科对肠管标本进行再次切片。第2次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远端4 mm处直肠壁浆膜侧肌层内可见小灶子宫内膜异位(图3)。因此,考虑患者直肠腺癌源于异位子宫内膜,形态符合子宫内膜样癌。

排便习惯、首发临床表现、异位子宫内膜、内膜异位、直肠乙状结肠、淋巴结转移癌、病理学检查、肿瘤、显示、女性生殖系统、患者、直肠上动脉、腺癌、切除、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肠壁、病变、多学科综合治疗、组织

54

R2 ;R57

2016-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940-94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外科杂志

0529-5815

11-2139/R

54

2016,54(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