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间接减压术后轴性症状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2.07.008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间接减压术后轴性症状分析

引用
目的 探讨间接减压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轴性症状产生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76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42例;年龄37~74岁,平均52.1岁.病程11~56个月,平均32.1个月.患者分别行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椎板切除组,19例)、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扩大成形组,33例)、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内固定术(内固定组,24例).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颈椎X线片检查,术后对3组患者颈椎曲度指数(CCI)的丢失程度、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的改善率、轴性症状的发生及严重程度进行评估.采用x2检验、SNK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5个月,平均(21±5)个月,椎板切除组、扩大成形组及内固定组的CCI的丢失程度分别为4.2%±1.7%、2.9%±2.2%及2.3%±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7.5,P<0.01);椎板切除组与扩大成形组、内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 =2.94和4.23,P<0.01).JOA评分改善率椎板切除组为58.3%、扩大成形组为64.3%、内固定组为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板切除组、扩大成形组及内固定组早期(术后3个月)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19、30.3%及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轴性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5/19、12.1%及8.3%,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62,P<0.01);椎板切除组与扩大成形组、内固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368和11.481,P<0.01).末次随访时椎板切除组患者未发生明显后凸畸形,扩大成形组患者无“关门”现象出现,内固定组患者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脱出及相关神经血管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颈椎间接减压3种术式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术后早期轴性症状的发生率无差别,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后晚期轴性症状的发生率高于其他2种术式,可能与颈椎曲度的丢失有关.

颈椎、骨化、后纵韧带、椎板切除术、减压术、外科

50

R686.5(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01-60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外科杂志

0529-5815

11-2139/R

50

2012,50(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