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529-5815.2011.06.005
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凝溶栓治疗对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择2003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央型及混合型)患者共111例(113条肢体).分别采用单纯抗凝(41条肢体)、系统溶栓(27条肢体)或导管溶栓(45条肢体)三种不同治疗方法,在随访期末收集下肢肿胀及静脉冉通情况,使用Villaha及VCSS评分表评判PTS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单纯抗凝组、系统溶栓组和导管溶栓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41±19)、(52±11)和(26±10)个月.三组PTS的发生率分别为58.5%(24/41)、55.6%(15/27)和35.6%(16/45),其中重度PTS的比例分别为20.8%(5/24)、3/15和1/16;导管溶栓组的PTS发生率和重度PTS比例低于其余两组(P<0.05).三组患者双下肢周径差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导管溶栓组随访时的大腿周径差为(0.5 4±1.0)cm,小腿周径差为(0.7±1.0)cm,低于其余二组(P<0.05).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弹力袜的患者,PTS发生率较低.结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在抗凝基础上采用导管溶栓治疗,可降低PTS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明显改善肢体肿胀.辅以规律抗凝及弹力袜支持,可进一步改善疗效.
静脉血栓形成、血栓溶解疗法、治疗结果
49
R543.6(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11-07-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9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