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5.09.011
新生儿血17-羟孕酮的正常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末梢血17-羟孕酮的水平及影响因素. 方法 2012年1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在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分娩的新生儿中,排除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儿,共18 461例纳入本研究.新生儿出生后72 h后采集末梢血,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7-羟孕酮水平.根据不同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胎数、采血时日龄、是否住院治疗分组;18 461例中,2 997例因各种原因住院治疗,根据其全血血糖水平、酸碱平衡状况以及是否电解质紊乱分组;比较各组间17-羟孕酮水平.17-羟孕酮水平采用几何均数(95%CI)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H检验、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18 461例新生儿的17-羟孕酮水平为0.0~196.0 nmol/L,几何均数为5.7 (5.6~5.8) nmol/L;男性(n=10 026)与女性(n-8 435)分别为6.1(6.0~6.2)与5.4 (5.2~5.5) nmol/L;剖宫产(n=7 014)与阴道分娩者(n=11 447)分别为6.2(6.0~6.3)与5.5 (5.4~5.6) nmol/L;多胎妊娠(n=656)与单胎妊娠者(n=17 805)分别为8.7(8.2~9.3)与5.6 (5.6~5.7) nmol/L;住院治疗(n=2 997)与未住院治疗者(n=15 464)分别为8.0(7.7~8.4)与5.4 (5.3~5.5) nmol/L.男性、剖宫产、多胎及住院治疗者的血17-羟孕酮水平较高(Z值分别为-10.65、-10.88、-14.21和-27.63,P值均≤0.05).分别比较8组不同胎龄、7组不同出生体重和5组不同采血时日龄的新生儿17-羟孕酮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2 409.25、1 510.30与636.60,P值均≤0.05).进一步两两比较,胎龄≥29周新生儿的17-羟孕酮水平随胎龄增加呈下降趋势;出生体重≤4 000 g新生儿的17-羟孕酮水平随出生体重增加呈下降趋势;采血时日龄3、4和5d组的17-羟孕酮水平呈下降趋势.2 997例住院新生儿中,酸碱失衡组与平衡组的17-羟孕酮水平的几何均数分别为9.7(8.6~10.8)与7.0(6.3~7.7) nmol/L,电解质紊乱组和电解质正常组分别为9.4(8.5~10.3)与7.9 (7.5~8.3) nmol/L,酸碱失衡组和电解质紊乱组均较高(Z值分别为-6.21和-4.49,P值均≤0.05).低血糖、正常血糖、高血糖水平的3组新生儿17-羟孕酮水平分别为9.7(9.1~10.4)、8.1(7.6~8.6)与8.6(6.7~11.1) nmol/L,低血糖组和高血糖组均高于正常血糖组(Z值分别为-4.18和-2.11,P值均<0.05).根据R2值,前3位影响因素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和血糖(R2值分别为0.200、0.115和0.08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9个影响因素均进入回归方程,按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胎龄、出生体重、血糖、酸碱平衡、胎数、血电解质、分娩方式、性别和采血时日龄. 结论 新生儿末梢血17-羟孕酮水平受到胎龄、出生体重、血糖、酸碱平衡等多种因素影响.
17-羟孕酮、肾上腺增生,先天性、婴儿,新生
18
2015-10-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87-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