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6.04.002
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诊断、评估与治疗
抑郁症与糖尿病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两大公共卫生问题。对这两种疾病之间关系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17世纪,英国著名医生、解剖学家Thomas Willis就描述过“长期悲伤可引发糖尿病”。如今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会出现相关抑郁障碍[1],而抑郁症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37%[2]。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的患者出现疾病相关并发症的可能性,比只患其中一种疾病的患者高出2倍[3]。共病现象对临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因为另一种疾病的存在,导致两种疾病的预后都变得更差,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抵抗率和死亡率增加,个体和社会的治疗花费明显上升,生活质量和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以及预期寿命减少。并且两种疾病可能涉及共同的生物和行为学发病机制,例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激活、炎症反应、睡眠障碍、消极生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及环境和文化因素等[4]。因此,对抑郁症和糖尿病的研究应尽可能遵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原则,全面、综合地看待这两种疾病。尽管共病研究如此重要,但在糖尿病患者中,相当多的抑郁症仍未得到诊治。虽可使用筛查工具有效识别出抑郁患者,但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的诊断率仍偏低,这反映了一些临床医生可能更重视生物学因素而忽略心理因素的问题。国内研究者近年来越来越关注抑郁症和糖尿病的共病研究,本文将从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诊断、评估和治疗方面进行探讨。
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者、诊断、评估、疾病、治疗抵抗、生物学因素、社会医学模式、不良饮食习惯、相关并发症、预期寿命、抑郁障碍、医生、炎症反应、心理因素、现代社会、文化因素、卫生问题、睡眠障碍、生活质量
8
R97;R58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Z141107002514033;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临床医学发展专项基金ZYLX201403、ZYLX201607
2016-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