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饥饿素介导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的动物实验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877/cma.j.issn.1674-1358.2022.05.005

胃饥饿素介导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的动物实验研究

引用
目的:建立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动物模型,在此模型中通过加强胃饥饿素的表达,探讨胃饥饿素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不良中的影响。方法:选取4周龄雌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蒸馏水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组A(幽门螺杆菌菌液灌胃+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和实验组B(幽门螺杆菌菌液灌胃+雷帕霉素腹腔注射)。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分别检测3组小鼠胃饥饿素表达水平、胃内容物残留率及小肠推进率及HE染色观察小鼠胃炎的病理变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小鼠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速度、胃饥饿素分泌水平;多组间数据的整体比较采用ANOVA检验,再应用LSD-t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实验组A小鼠胃残留率[(43.6 ± 7.2)%]较对照组小鼠[(61.6 ± 3.8)%]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579、P = 0.013);实验组B小鼠胃残留率[(61.6 ± 3.8)%]较实验组A[(43.6 ± 7.2)%]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5.232、P = 0.012)。对照组、实验组A、实验组B小鼠的小肠推进率经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与对照组小鼠的胃饥饿素[(39.6 ± 1.3)%]分泌相比,实验组A小鼠胃饥饿素[(25.4 ± 5.0)%]分泌显著减少(t = 6.104、P < 0.001),且病理染色发现伴有胃炎发生;实验组B小鼠胃饥饿素[(31.8 ± 4.5)%]较实验组A小鼠分泌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3.196、P = 0.041),同时病理染色提示胃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结论:提高胃饥饿素水平可促进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善。

幽门螺杆菌、消化不良、胃排空、胃饥饿素、雷帕霉素

16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项目No. TJWJ2021MS017

2023-0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13-319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