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内生菌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3-9279.2012.01.026

植物内生菌抗病毒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

引用
自从1993年首次从短叶红豆杉的韧皮部分分离到一株产紫杉醇的内生真菌后,研究者就开始不断地从内生菌中分离出各种活性代谢产物[1],这其中就包括抗病毒活性代谢产物.乙型肝炎病毒、甲型H1N1和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毒( SARS-CoV)等引起的病毒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巨大的影响.抗病毒药物已成为全世界新药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2].植物内生菌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资源,可以通过菌种诱变、培养条件改变以及代谢调控等手段进行目标产物的优化,因而在药物研发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本文着重论述了国内外新近发现的抗病毒化合物,并按照化学结构官能团进行了如下分类.

植物内生菌、抗病毒药物、活性成分、活性代谢产物、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严重急性呼吸综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乙型肝炎病毒、次生代谢产物、病毒性传染病、短叶红豆杉、重复利用、药物研发、新药研发、培养条件、内生真菌、菌种诱变、化学结构、分离、代谢调控

26

R373(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12-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78-8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003-9279

26

2012,26(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