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501225-20230415-00127

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探讨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8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其中男61例、女27例,年龄26~74岁。统计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部位和病原菌检出情况。依据入院后28 d内的生存结局,将患者分为存活组(63例)和死亡组(25例)。比较2组患者入院时年龄、性别、体重、烧伤总面积、合并吸入性损伤情况、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情况、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 Ⅱ)评分以及伤后入院时间等基本资料与伤情,入院后24 h内检测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葡萄糖、肌酐、尿素氮、D-二聚体、半乳甘露聚糖(GM)、1,3-β-D葡聚糖和肌酸激酶等血生化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深静脉置管、手术植皮>2次等有创操作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情况,入院后1、3、7、14 d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乳酸、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感染指标水平,治疗过程中病原菌检出情况。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Bonferroni校正。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创面(67例)和血流(46例),感染的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真菌(58株),病原菌混合感染者共30例。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APACHE Ⅱ评分、合并吸入性损伤和高血压比例均明显升高( t=2.11, χ2值分别为6.26、9.48, P<0.05),其余基本资料和伤情均无明显变化( P>0.05)。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D-二聚体、GM、1,3-β-D葡聚糖水平均明显升高( t值分别为2.42、2.05、2.21, P<0.05),入院后24 h内其余血生化指标及治疗过程中行各项有创操作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均无明显变化( P>0.05)。2组患者入院后1、3 d的感染指标水平均相近( P>0.05),死亡组患者入院后7 d的降钙素原与入院后14 d的CRP、降钙素原、乳酸、IL-6和TNF-α水平以及病原菌混合感染比例均明显高于存活组( t值分别为4.69、3.89、6.70、6.14、4.65、3.26, χ2=12.67,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吸入性损伤、合并高血压和病原菌混合感染均为影响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分别为5.98、4.67、6.19,95%置信区间分别为1.42~15.39、1.41~25.28、1.86~20.58, P<0.05)。 结论:危重烧伤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创面和血流,感染的真菌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真菌,病原菌混合感染比例较高;该类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合并吸入性损伤、合并高血压和病原菌混合感染。

烧伤、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混合感染

39

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项目LHGJ20200700,LHGJ20220809;Henan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Tackling ProjectLHGJ20200700, LHGJ20220809

2024-01-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18-62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烧伤与创面修复杂志

1009-2587

50-1120/R

39

2023,39(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