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9-2587.2014.06.011
大鼠同种异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对移植脂肪早期微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同种异体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DSC)对自体脂肪颗粒(AG)移植后早期微血管形成的影响. 方法 (1)实验1.取2只SD大鼠双侧腹股沟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纯化ADSC.取第4代细胞行形态学观察,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34、CD49d、CD106、CD45的表达,并行成脂肪细胞、成骨细胞诱导分化鉴定,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2)实验2.另取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异体AG组6只、自体AG组8只、自体ADSC+自体AG组8只、异体ADSC+自体AG组8只.取4组大鼠一侧腹股沟脂肪组织,自体ADSC+自体AG组制备第4代ADSC,余3组脂肪弃用.取4组大鼠另一侧腹股沟脂肪组织制备自体AG.异体AG组大鼠在移植时将组内大鼠提取的0.6 g AG加入1 mL DMEM/F12培养液中混合后注射移植到另一只大鼠背部皮下,依此类推;自体AG组大鼠注射移植自体AG;自体ADSC+自体AG组大鼠用3.0 ×106个/mL自体ADSC混合液1 mL复合自体AG移植;异体ADSC+自体AG组大鼠采用实验1中2只大鼠提取的3.0×106个/mL ADSC混合液1 mL复合自体AG移植.于移植术后7d取出脂肪移植物,行大体观察、称取湿质量、病理学观察及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阳性细胞数.对数据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SNK检验. 结果 (1)分离培养的第4代细胞形态较均一,与Fb相似;CD34和CD49d呈阳性表达,CD106和CD45呈弱阳性表达;诱导后,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鉴定为ADSC.第4代ADSC增殖较第10代更快.(2)移植术后7d,4组大鼠脂肪移植物未见明显感染、坏死,异体AG组和自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湿质量分别为(0.25±0.04)、(0.26±0.03)g,均小于自体ADSC+自体AG组的(0.36±0.03)g和异体ADSC+自体AG组的(0.35±0.04)g(P值均小于0.05).HE染色结果显示:异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脂肪细胞较少,有较多纤维化;自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脂肪细胞形态不均一,脂肪细胞周围可见纤维组织;自体ADSC+自体AG组和异体ADSC+自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脂肪细胞大小及形态基本一致,未见明显纤维组织.异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CD31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纤维组织,而脂肪细胞周围较少;自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CD31阳性细胞分布于脂肪细胞周围,阳性细胞数量远多于异体AG组;自体ADSC+自体AG组和异体ADSC+自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CD31阳性细胞数量较自体AG组更多,且主要分布于脂肪细胞周围.自体ADSC+自体AG组和异体ADSC+自体AG组大鼠脂肪移植物每400倍视野下CD31阳性细胞数分别为(20.5±1.1)、(22.1±1.0)个,均较异体AG组和自体AG组的(8.0±3.6)、(10.9±1.7)个多(P值均小于0.05). 结论 异体ADSC复合自体AG移植同自体ADSC复合自体AG移植一样,能够显著促进脂肪移植早期血管化.
间质干细胞、移植、脂肪组织、微血管
30
R622.9;R735.7;R344.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军医学科技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
2015-01-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51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