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15.11.003

AMPK信号通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自噬激活中的作用及机制

引用
目的 探讨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信号通路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中自噬激活的机制. 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SAH组、SAH+AICAR(AMPK激活剂)组、SAH+Compound C(AMPK抑制剂)组、SAH+生理盐水组,每组各12只.后4组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SAH模型,后3组于造模前30 min分别经左侧侧脑室注射AICAR、Compound C或生理盐水.术后24 h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磷酸化雷帕霉素靶蛋白(p-mTOR)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皮层自噬相关蛋白LC3、AMPK、磷酸化AMPK(p-AMPK)表达,采用Loeffler的5分制评分法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SAH组p-AMPK水平显著升高;p-mTOR组织学表达增高,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分布在出血周围的皮质、深部皮质与脑白质结合部;自噬相关蛋白LC3Ⅱ/LC3 Ⅰ比值显著增加;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AH组及SAH+生理盐水组相比,AICAR干预显著增高了SAH后p-AMPK水平,抑制了p-mTOR表达,显著增高了LC3Ⅱ/LC3 Ⅰ比值,降低了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ompound C干预则有效降低了p-AMPK水平,抑制LC3Ⅱ/LC3Ⅰ比值的表达上调,有效改善了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p-mTOR表达没有显著影响. 结论 AMPK信号通路参与了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神经元自噬的激活,其机制可能与调控mTOR活性有关;调控AMPK可以发挥与自噬相关的神经保护作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自噬、雷帕霉素靶蛋白

14

R74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重大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15-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095-109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1671-8925

11-5354/R

14

2015,14(1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