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及脑脊液纤溶活性的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671-8925.2006.05.01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液及脑脊液纤溶活性的研究

引用
目的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血及脑脊液(CSF)中纤溶活性的变化规律及正常CSF中的纤溶状态.方法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活性(tPA:A)及纤溶酶原抑制物的活性(PAI:A)测定采用发色底物法,纤溶酶原抑制物-1(PAI-1)及D-二聚体(D-D)定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双抗体夹心法,血及CSF标本在SAH后0~3 d(急性期),4~9 d(再出血高峰期),及14~21 d(吸收期)留取三次;正常对照组留取一次.结果 SAH患者血液中,急性期tPA:A显著低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显著升高,至14~21 d达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急性期PAI:A及D-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各期PAI-1含量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对照组CSF中,测不到tPA:A及PAI:A及PAI-1,D-D测得值很小,为(0.28±0.36)mg/L.SAH患者CSF中,各期测不到tPA:A及PAI:A,但PAI-1含量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D-D急性期显著升高并随病程延长而显著降低,至14~21 d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SAH后血中不存在纤溶活性亢进.对照组CSF中不含有纤溶酶系.SAH患者CSF中纤溶活性急性期升高而后降低,于14~21 d恢复到正常水平.再出血高峰期血及CSF中反映纤溶活性的指标变化均显著低于急性期,提示再出血与血及CSF中纤溶活性无关.故SAH后不宜长期大剂量应用抗纤溶药物来预防再出血.

脑脊液、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D-二聚体、蛛网膜下腔出血

5

R743.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6-06-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94-49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1671-8925

11-5354/R

5

2006,5(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