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1-2346.2017.03.024
脑深部电刺激对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局部场电位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1991年,Benabid等[1]通过脑深部电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刺激丘脑腹中间核后发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震颤得到了有效改善.随后Limousin等[2]以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作为刺激靶点时,除震颤外,僵直、异动等症状也得到了良好控制.目前,STN-DBS因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逆,已逐步取代损毁术成为外科治疗PD的常用方法之一.此技术虽已开展数十年,但其作用机制仍在探索之中.近年来研究发现,通过DBS电极记录得到的局部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在研究DBS作用机制及PD病理生理学改变时具有重要意义.其具有如下特点:(1) LFPs与PD患者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2) DBS术中,LFPs信号可被DBS电极直接记录.(3) LFPs可不受DBS电刺激的干扰,持续进行信号采集.(4) LFPs信号受电刺激强度调控.(5)植入DBS电极一段时间后,LFPs信号仍可被记录,且仍然受电刺激强度调控.(6)在PD动物模型中,以LFPs神经元放电及振荡作为反馈信号的闭环刺激模式在改善症状方面优于传统开环刺激模式[3].本文对LFPs不同频段与PD不同症状间的关联及DBS治疗PD的初步机制综述如下.
脑深部电刺激术、帕金森病、丘脑底核、局部、场电位、信号采集、作用机制、临床症状、刺激强度、刺激模式、field potentials、丘脑腹中间核、电极、神经元放电、病理生理学、外科治疗、直接记录、疗效确切、患者、改善症状
33
R74;R65
辽宁省财政厅资助LNCCC-C06-2015
2017-04-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2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