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非对称强直发作的症状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9.08.006

双侧非对称强直发作的症状学特点及临床应用价值

引用
目的 阐明广义双侧非对称强直发作(BATS)三种亚型的症状学特点,总结该组症状学在发作起始区(SOZ)定侧及定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分析其与不对称强直性肢体姿势(ATLP)的差异.方法 回顾2011年9月至2018年5月于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行立体定向电极植入的385例患者,只要监测中记录到1次癫痫临床发作表现为BATS或ATLP,便归入对应组别.采用Engel's分级标准评价手术预后,随访时间不少于6个月.癫痫发作描述根据Lüders发作症状学分类,用箭头将发作症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依次连接.结果 BATS经典型和双侧近端强直在是否能“作为独立发作”“作为发作起始及结束”“伴有偏转”及“全身强直阵挛发作”等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广义BATS和ATLP相比,除是否能“作为独立发作”和“出现于偏转之前”两个特征外(P值分别为1.000和0.068),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ATS经典型和第2运动区癫痫对SOZ的定侧价值高达100.0%.广义BATS患者SOZ分布脑区较广泛,但罕见于额眶回、额极、内侧颞叶;双侧近端强直在辅助感觉运动区及临近区域的出现率与其他脑区相比,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但有低的趋势[分别为0/8、40.0% (18/45),x2=3.226,P=0.072].BATS与ATLP相比,对SOZ定侧价值更高[分别为84.9%(45/53)、57.1% (24/42),x2=9.086,P=0.003],且起源于内侧颞叶较少[分别为3.8%(2/53)、23.8%(10/42),x2=8.523,P=0.004].结论 与ATLP明显不同,广义BATS发作以上肢近端肌肉强直为核心特征,且在SOZ定侧和定位方面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癫痫、强直阵挛性、双侧非对称强直、不对称强直性肢体姿势、脑电描记术

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671285;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脑科学研究”专项Z161100002616016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671285;Beijing Municipal Science & Technology ProjectZ161100002616016

2019-09-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633-6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科杂志

1006-7876

11-3694/R

52

2019,52(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