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9.04.005

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研究

引用
目的 探讨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及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连续收集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发病时间分为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血管危险因素、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明确醒后卒中的发病机制.按照患者发病6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预后不良(>2分)亚组和预后良好(0~2分)亚组,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醒后卒中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17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醒后卒中组42例(23.60%),非醒后卒中组136例(76.40%).随访至患者发病6个月,11例失访,最终16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醒后卒中组40例(23.95%),预后不良42.50%(17/40),预后良好57.50%(23/40);非醒后卒中组127例(76.05%),预后不良25.20%(32/127),预后良好74.80%(95/127).两组预后不良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3,P=0.036).将醒后卒中组和非醒后卒中组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变量如心房颤动、反勺型高血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分析显示,醒后卒中组中预后不良亚组和预后良好亚组在血管危险因素、TOAST分型、卒中严重程度、卒中病灶数、治疗方式、脑微出血病灶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卒中(OR=3.838,95%CI2.162~ 5.890,P=0.018)、脑微出血病灶数(OR=2.113,95%CI 1.291~ 2.868,P=0.049)是醒后卒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静脉溶栓(OR=0.427,95%CI 0.242~ 0.615,P=0.036)是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醒后卒中的发病与心房颤动、反勺型高血压密切相关,且预后不良发生率更高.早期通过充分影像学筛查和卒中严重程度的评估,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预后.

卒中、发病机制、预后、影响因素

52

徐州市科技计划课题资助项目KC16SL121Xu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KC16SL121

2019-05-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73-28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科杂志

1006-7876

11-3694/R

52

2019,52(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