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7.12.002

中重度脑白质疏松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影响

引用
目的 探讨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与前循环梗死静脉溶栓患者脑出血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于我院急诊科或神经内科(发病4.5h内)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前循环梗死患者78例.所有患者均为首发脑梗死且溶栓后完善头颅MRI检查(包含DWI及FLAIR);根据Fazekas量表评分将其分为LA组和无LA组,比较两组间的一般资料及临床特征;观察患者90 d预后情况,并分析脑白质疏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在78例脑梗死患者中,合并LA者24例(30.8%),无LA者54例(69.2%).LA组中静脉溶栓后脑出血转化发生率为33.3%(8/24),无LA组为11.1% (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571,P=0.018);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7% (4/24)及5.6%(3/5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04,P=0.129).LA组3个月内卒中的复发比例高于无LA组[20.8%(5/24)与5.6% (3/54)],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3.850,P=0.050);在肢体运动功能恢复[(92.3±3.4)分与(72.9±7.8)分;t=22.345,P<0.01]和90 d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为0~2分的患者比例[83.3% (45/54)与50.0% (12/24),x2=9.383,P=0.002)方面,无LA组明显优于LA组.LA组患者的年龄[(73.7±6.7)岁与(61.3±10.6)岁,t=6.567,P=0.012]也明显高于无LA组.通过发病后90 d随访发现,在78例患者中,有预后良好者57例(73.1%),预后不良21例(26.9%),预后不良患者中死亡6例(7.7%).其中,预后不良患者合并LA[57.1%(12/21)与21.1% (12/57),x2=9.383,P=0.002]、存在陈旧性腔隙性脑梗死[66.7%(14/21)与35.1%(20/57),x2=6.224,P=0.013]以及3.0~4.5 h内溶栓的比例[71.4%(15/21)与38.6%(22/57),x2=6.634,P=0.010]更高,年龄[(72.8±7.9)岁与(61.5±11.7)岁,t=4.423,P=0.039]、闭塞部位血管管径[66.7%(14/21)与38.6%(22/57),x2=4.865,P=0.027]及梗死面积[52.4%(11/21)与12.3%(7/57),x2=14.053,P=0.001]更大,入院时NIHSS评分[(16.9±6.7)分与(9.5±4.5)分,t=5.426,P=0.022]亦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中重度脑白质疏松(OR=4.564,95% CI1.199~67.724,P=0.033)是影响静脉溶栓患者90 d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梗死合并中重度LA患者静脉溶栓后的出血转化发生率高,发病90 d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较差.中重度LA是脑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脑梗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血栓溶解疗法、脑白质疏松、预后

50

R74;R6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471338;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81471338

2018-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885-89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科杂志

1006-7876

11-3694/R

50

2017,50(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