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应答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6.03.019

结核性脑膜炎的免疫应答及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引用
结核性脑膜炎( tuberculous meningitis)简称结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中最常见的形式,由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由于结脑的临床表现非特异,临床诊断水平耗时较长,常常延缓其初始治疗,使一半感染者致死或致残,可遗留有严重的慢性神经系统后遗症[1]。世界卫生组织( WHO)报告指出:2012年全球新增860万结核病患者,130万人死亡,中国是世界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2]。结脑仅占全部结核病的1%,通常被认为是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由肺部传播到脑膜、脑实质、脊髓或脊膜所致[3-4],5%~15%的肺结核患者继发结核性脑膜炎[5]。肺结核患者中部分发展成结脑而部分不发展成结脑,且部分结脑患者未并发肺结核的原因还不是很清楚[6]。除了环境和结核杆菌的因素,宿主对病原体的反应在结核病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7]。结脑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宿主的免疫系统和结核杆菌对抗的结果,因此鉴定出结脑特定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及时诊断与治疗,且有利于理解结脑的发病机制。人类基因的多态性研究有助于谱写与完善基因谱,理解人类对疾病发展及抗炎治疗的异质性及对药物的调整。

结核性脑膜炎、免疫应答、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肺结核患者、临床表现、结核杆菌、神经系统后遗症、诊断与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基因的多态性、生物标志物、结核病患者、并发肺结核、宿主、免疫系统、抗炎治疗、发病机制、异质性、脑实质

49

R74;R58

2016-05-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60-26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科杂志

1006-7876

11-3694/R

49

2016,49(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