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4.06.017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
帕金森病( Parkinson ’ s disease )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我国65岁以上人群总体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近些年来,无论是对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以及对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发现,还是对其治疗方法和手段的探索,都有了显著的进步。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给予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和帮助。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在2006年和2009年分别制定了第一、二版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对规范和优化我国帕金森病的治疗行为和提高治疗效果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3]。近5年来,国内、外在该治疗领域又有了一些治疗理念的更新和治疗方法的进步。为了更好地适应其发展以及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我们现对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二版进行必要的修改和更新。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治疗方法、非运动症状、睡眠行为异常、生物学标志物、治疗行为、治疗效果、治疗理念、早期诊断、运动障碍、乙酰胆碱、显著特征、纹状体区、生化改变、神经病学、平衡障碍
R74;R33
2014-07-0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28-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