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预测与治疗研究现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3.07.014

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预测与治疗研究现状

引用
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由Fisher在1965年首先提出,是指穿支动脉闭塞急性坏死所致小的深部脑梗死.LI起初是病因学的诊断名词,指”小动脉闭塞”所致脑梗死.随着CT及MRI的问世,LI被引用到影像学,泛指直径小于1.5 ~2.0 cm的梗死灶.除小动脉硬化外,大动脉狭窄或闭塞所造成的小动脉血流灌注减低和微栓子也是可能的发病机制”1”.目前倾向于将伴有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腔隙性病灶称为LI”2-3”.一般认为,LI临床预后优于其他类型脑梗死.然而20% ~ 30%的LI患者起病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加重,造成临床预后不良,称为进展性腔隙性脑梗死(progressive lacunar infarction,PLI) ”4-6”.我们就PLI的发病机制、临床预测及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增加临床上对PLI的认识.

46

2013-08-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94-49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神经科杂志

1006-7876

11-3694/R

46

2013,46(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