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4-1785.2013.11.013
两种大鼠肝癌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对比分析
目的 建立大鼠“种植性肝癌”和“诱发性肝癌”肝移植模型,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将腹水型Walker-256癌肉瘤Wistar大鼠的肿瘤接种到SD大鼠肝左外叶,建立大鼠“种植性肝癌”模型后建立同系SD大鼠肝癌肝移植;使用二亚基亚硝胺建立SD大鼠“诱发性肝癌”模型后建立同系SD大鼠肝癌肝移植模型.对比分析两个肝癌肝移植模型中大鼠肿瘤形成、术后存活时间、对免疫治疗的耐受及肿瘤复发规律等.结果 接种瘤块后2周,所有SD大鼠的肝脏均形成局限性生长的肿瘤,此时适宜作为受鼠接受肝移植,移植后3周内死亡4只,存活率为84%(21/25);移植后第4、5、6和7周肺转移瘤的发生率分别为0、20%(1/5)、60%(3/5)和66.7%(4/6).接种瘤块后3周,大鼠肝脏肿瘤呈弥漫性生长,不宜作为受鼠.经移植时“病肝”的病理检查,诱癌后75 d(75 d组)接受肝移植的受鼠肝肿瘤形成率为10%(1/10),95 d组为80%(8/10),115 d组为100%(10/10),对照组(诱癌75 d,并使用了环孢素A)组为0,其中75 d组受鼠存活时间最长,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存活的受鼠均未发生肿瘤转移.结论 “诱发性肝癌”肝移植模型难以兼顾肿瘤形成及术后存活,不是理想的实验模型,而“种植性肝癌”肝移植模型的应用价值取决于瘤株的成瘤潜能及其生物学行为.
大鼠、肝移植、动物模型、肝细胞肝癌
34
R735.7;R329;R657.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014-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90-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