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一例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4-1785.2001.02.022

人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一例

引用
@@本文结合我国首例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治疗,探讨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以及内镜和内镜指导下的肠粘膜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在排斥反应诊断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资料和方法 受者男性, 18岁,因肠扭转导致肠坏死于1998年9月13日行小肠切除术,后又因发生肠瘘于1998年11月26日行肠瘘修补术。术后长期腹泻,5~10次/d,极度消瘦,入院时体重仅35kg,全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显示残余小肠40cm,诊断为短肠综合征,于1999年5月20日接受活体部分小肠移植术。供者男性,44岁,系受体之父,与受体血型相同,HLA、DR均为半相符。全麻下取供者近端回肠约150cm,于距受者回盲部20cm处切断残余小肠,近端与移植肠近端行端端吻合,远端与移植肠远端行端侧吻合,并将移植肠末端10cm肠管于右下腹壁造口。术后给予他克莫司(FK506)、霉酚酸酯(MMF)、甲泼尼龙(MP)三联抗免疫排斥,并给予抗凝、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经腹壁肠造口定期行内镜监测。术后30d停用MMF并逐渐减少其它免疫抑制剂用量,于术后60d出现肠造口排出物增多,术后66d达1 200ml以上,遂于术后67d行内镜检查。在此期间,无发热、皮疹、肝、脾肿大,肝功能正常。 检查前禁食12h,采用日本产Olympus GIF-XQ230电子胃镜,自腹壁肠造口插入移植肠进行观察,直至距肠造口约100cm处,再通过移植肠与自体小肠的远端吻合口,观察自体残余小肠作为对照,分别在移植肠病变明显处及自体小肠取肠粘膜组织7块,送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

活体小肠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肠造口、小肠移植术、微生物学检查、内镜、活体部分、自体、诊断治疗、腹壁、肠粘膜、病理学检查、小肠切除术、免疫抑制剂、抗免疫排斥、粘膜组织、营养支持、他克莫司、受体

22

R617(外科手术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11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0254-1785

42-1203/R

22

2001,22(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