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4-1785.2001.01.023
夫妻间供肾移植一例报告
@@ 我院自1999年5月至2000年6月共施行8例亲属活体供肾移植,其中1例为无血缘关系的夫妻间供肾移植,疗效较好,现将本例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受者,男性,52岁。3年前出现浮肿、蛋白尿,诊断为慢性肾炎。2年前发展至尿毒症,进行血液透析,每月输血1次,短期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20 00年3月行肾移植术。供者为其妻,同龄,与受者婚后生育3胎,平素身体健康,无肝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
2. 配型:供、受者ABO血型均为O型,淋巴细胞毒交叉配合试验为0.03,受者的群体反应性抗体为25 %,HLA有1个位点相配。
3. 供者术前准备:行全面细致的体检,包括血常规、尿常规、尿培养、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内生肌酐清除率、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肝炎、艾滋病、梅毒等的相关检查,并行心电图和胸部X线摄片,肾血管检查采用螺旋CT血管成像术。选取左侧肾脏,术前12 h禁食,静脉滴注质量浓度为50 g/L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以保持肾脏处于利尿状态。
4. 手术方式:供者右侧卧位,经左第10肋间斜切口,充分暴露左肾,游离肾血管,同时静脉滴注200 g/L甘露醇100 ml,切取左肾后立即放入4 ℃灌注液中进行灌洗,血管残端结扎。在暴露供肾时即开始受者手术,使冷缺血时间尽量缩短。受者手术同尸体供肾移植。
5. 免疫抑制剂:受者于术日及术后第1 d各口服硫唑嘌呤150 mg,术中静脉滴注甲泼尼龙600 mg,术后2 d分别给予甲泼尼龙500 mg、400 mg静脉滴注,第3 d改口服泼尼松。随后的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环孢素A、霉酚酸酯及泼尼松。环孢素A在血肌酐降至264 μm ol/L以下时按6 mg*kg-1*d-1开始口服;霉酚酸酯用量为1.0 g,每天2次;泼尼松由80 mg/d开始口服,第7 d减至20 mg/d维持。
二、结果
供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1、5及10 d血肌酐均在105.6 μmol/L以下,尿蛋白阴性,无其他并发症,术后11 d出院。术后第4 d受者的肾功能恢复正常,尿量2 5 00 ml/d左右。第9 d尿量突然减少,移植肾区轻度胀痛,血肌酐上升至308 μmol/L ,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给予甲泼尼龙冲击不能逆转,改用单克隆抗体(OKT3)5 mg/d静脉滴注,共5 d,急性排斥反应控制,血肌酐降至105.6 μmol/L。随访4个月,肾功能正常。
三、讨论
配偶间的供肾移植与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活体供肾移植有同样高的存活率,活体供者的危险性预测是开展这一术式的重点所在。Bia等[1]报告供者死亡率在0.03 %~ 0.05 %,术后的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约为10 %,多数中心报道供者死亡数为零[2 ]。可见供者的危险性是很小的,而且术后并发症也在日渐减少。本例供者取肾手术及术后恢复均很顺利,未出现并发症。
夫妻供肾移植的存活率相当于1条单倍体相同的亲属活体供肾,仅略逊于HLA相同的同胞供肾[3]。虽然HLA配型影响移植的结果,但即使是两条单倍体均不相配的夫妻间供肾移植的长期效果也比配型最好的尸体供肾移植的效果好得多[4]。在夫妻供肾中,妻供给夫与夫供给妻的移植效果略有不同。Paul统计夫妻间供肾移植的存活率,如果妻子未曾妊娠过,则术后3年存活率为87 %;然而如果妻子以前曾经妊娠,移植物预后略差,为76 %,但差异无显著性[5]。
夫妻之间的供肾移植同亲属活体供肾移植一样,在选择供者时必须特别谨慎。首先要确定供者是完全出于自愿,而不是迫于家庭及社会的压力,年龄一般在18~60岁;其次必须确定其身体健康,尤其要注意泌尿系统功能是否正常,解剖上有无畸形;尽量避免一些创伤性检查,以提高供者术前检查的安全性。
夫妻间由于无血缘关系,HLA可能完全不匹配,因此术后近期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应同尸体供肾移植。有报道非亲属活体供肾移植的排斥反应发生率较亲属活体供肾移植高[6]。本例术后第9 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应用OKT3后逆转,随访4个月,未再发生排斥反应。
夫妻、肾移植、亲属活体供肾、术后第、急性排斥反应、静脉滴注、无血缘关系、血肌酐、甲泼尼龙、存活率、并发症、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免疫抑制剂、肾功能、泼尼松、血管、手术、身体健康、霉酚酸酯、口服
22
R692(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