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致BALB/c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黏膜通透性的变化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321/j.issn:0412-4030.2008.10.012

幽门螺杆菌致BALB/c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及黏膜通透性的变化

引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小鼠胃黏膜内肥大细胞(MC)脱颗粒及对胃黏膜通透性的影响,以佐证Hp在慢性荨麻疹(CU)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70只健康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Hp组30只,每间隔3日灌喂1次Hp菌液,共7次;对照组两组,各20只,分别灌喂45%的乙醇和2%的牛血清白蛋白(BSA).以蔗糖浓度的变化作为胃黏膜通透性变化的标志,并用甲苯胺蓝染色法(TB)观察灌胃后小鼠胃黏膜内MC总数、脱颗粒MC总数以及脱颗粒MC的百分比. 结果 三组小鼠胃黏膜MC总数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59,P<0.01);且脱颗粒MC百分比之间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F=108.16,P<0.01),Hp组最多,乙醇组次之.Hp组、乙醇组小鼠灌胃后其外周血中的蔗糖浓度较灌胃前明显增加,且乙醇组高于Hp组;BAS组小鼠灌胃前后其外周血中的蔗糖浓度无明显变化(F=-4.06,P>0.01),与Hp组和乙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7.03,P<0.01). 结论 Hp感染可导致小鼠胄黏膜MC数量增加,脱颗粒增多,从而释放组胺和一系列血管活性介质到外周血,可能与荨麻疹的表现有关.

螺杆菌、幽门、荨麻疹、肥大细胞、小鼠、近交BALBC

41

R75(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蘑庆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CSTC;2007BB5277

2008-12-0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74-676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皮肤科杂志

0412-4030

32-1138/R

41

2008,41(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