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毛奇龄和丁若镛的《周易》占筮观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3-3882.2014.05.005

朱熹、毛奇龄和丁若镛的《周易》占筮观比较研究

引用
朱熹、毛奇龄和丁若镛都以《易》为卜筮之书,但他们的思想在产生背景、具体象数理论的展开以及对揲蓍法的理解等方面又存在巨大差异.首先,在思想的产生背景方面,朱熹占筮观的思想背景是性理学,他试图把道家的自然观结合到以人为中心的儒家思维中来,要把局限于义理框架的《周易》拓展到象数领域,恢复其象数的内容.毛奇龄则从“事功”与“实事求是”的观点上批判理学,集中声讨宋明理学中的道家内容,以使《周易》回到以人为中心的原始儒家视域.而丁若镛则以阐明经典之原义为研究《周易》之目的,认为朱熹的理法之天与三圣作《易》之本来意义相违背.其次,在具体象数思想的展开方面,朱熹以卦爻辞为卜筮而设,非为论理而设,因此研究《周易》要先理解象数.与朱熹一样,毛奇龄也重视《周易》的象,但他认为朱熹不知正确的取象方法,并提出“五易说”作为解释《周易》的新框架.丁若镛一方面肯定毛奇龄的“推易”对卦爻辞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则批评其不知爻变、卦变之说.第三,在对揲蓍法的理解,如“大衍之数五十”的问题、“挂一以象三”的问题、“再扐而后挂”的问题、变爻个数的问题等等方面三人也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毛奇龄、五易说、丁若镛、朱熹、爻变

B312;B221(亚洲各国哲学)

2014-12-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2页

38-48,5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周易研究

1003-3882

37-1191/C

2014,(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