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中国学派"的实践特征和理论探索——冯志伟教授访谈录
当下, 知识传播的"全球化"已然成为显著的时代标志, 术语的跨语应用也随之成为新常态.这其中, 术语翻译实践不可或缺.对于语言文化异质性鲜明且影响力势差显著的语言群落而言, 尤其是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术语翻译不仅是知识传播的工具, 更是构建话语体系与彰显文化身份的有效路径.历史上, 在中国同西方世界的知识交互过程中, 这样的术语翻译与传播实例不胜枚举.如今, 立足国际视野, 从中国本土实践出发, 开展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将始终是中国学术话语跨文化传播的重要课题.与此同时, 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也将成为拓展和深化国际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必要内容.而这方面的研究创新则有赖于不同地域或国别术语工作的实践基础, 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2017年"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NUTerm 2017) 正是充分体现了这样的特点.大会期间, 我们就相关话题与本次国际研讨会的学术委员会主席冯志伟先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访谈.冯志伟先生基于中国术语工作及相关理论探索所取得的成就, 倡导术语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的"中国学派", 并指出中国的术语工作实践源远流长, 这是"中国学派"得以建构的现实基础, 而跨语性是贯穿其中的一个重要线索, 也是"中国学派"的典型实践特征.与此同时, 如何基于术语与翻译的实践同一性与学理互补性进行系统的理论探索, 是"中国学派"得以立足的关键.
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中国学派"、实践特征、理论探索
39
H059(写作学与修辞学)
南京邮电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南京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2018-08-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