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译介——兼论翻译学与社会学的界面研究潜势
本文从翻译学与社会学的界面研究视角考察《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译介轨迹.从宏观层面分析该作品在我国集中出现多个译本有何社会动因;从中观层面阐释为何相同的翻译活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截然不同;从微观层面阐述不同译者的翻译策略有何差异.研究发现,《寂静的春天》在中国的译介图谱与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场域”、“资本”和“惯习”三个核心概念紧密相关,从而折射出翻译学与社会学的界面研究潜势.
《寂静的春天》、译介、翻译学、社会学、界面研究
39
H059(写作学与修辞学)
2015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美高校个性化外语教学与评价比较研究”15YBB070;2016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文学翻译译者的语言心理研究”16YTC740086
2018-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