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2095-123X.2012.01.014
药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的疗效
目的 验证药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结局的疗效.方法 将济宁市精神病防治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200例符合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4版)>(DSM-Ⅳ)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实施药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综合组),另一组实施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不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干预3个月并随访1年,对两组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大体评定量表(GA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分情况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随访1年后,综合组的总治疗中断率为14%(14例),对照组为32%(32例)(Χ2=9.147,P<0.01);复发率综合组为12%(12例),对照组为24%(24例)(Χ2=4.878,P<0.01);治疗依从性差或违背治疗方案率综合组为6%(6例),对照组为13%(13例)(Χ2=3.843,P<0.05);再入院率综合组为6%(6例),对照组为13%(13例)(Χ2=3.843,P<0.05);自杀率(包括自杀行为、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综合组为5%(5例),对照组为12%(12例)(Χ2=3.846,P<0.05);再就业或入学率综合组为32%(32例),对照组为18%(18例)(Χ2=5.227,P<0.01).(2)随访1年综合组PANSS、GAS、SDSS评分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34,P<0.01,t=7.268,P<0.01,t=3.8365,P<0.05).(3)随访1年综合组和对照组SF-36总分及各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药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模式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的总体结局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精神分裂症、结局、心理-社会干预、抗精神病药
2
R74;R9
济宁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37
2013-04-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