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cn112138-20220403-0024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嗜酸性筋膜炎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58岁。诊断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性淋巴瘤,使用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治疗6个月后出现颜面、四肢及躯干皮疹伴皮肤变硬,双腕、肘和膝关节僵硬并功能受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0.07×10
9/L升至3.3×10
9/L),双前臂磁共振成像示皮下组织增厚,T
2压脂序列(T
2WI)示肌群间肌筋膜信号增高,增强后明显强化。右前臂皮肤活检病理示,筋膜层增厚及纤维化,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最终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相关嗜酸性筋膜炎(EF),予甲泼尼龙 40 mg/d+甲氨蝶呤10 mg/周+巴瑞替尼4 mg/d治疗1个月后,患者皮肤肿胀硬化较前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改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至正常(0.17×10
9/L)。ICI相关EF属少见的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检索国外文献报道的20例EF患者,结合本例共21例患者,使用ICI至出现EF的中位时间12(8,15)个月,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19例)、关节功能受限(11例)、肌痛/肌无力(9例)为主。16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7例患者经3(1,8)个月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嗜酸性粒细胞恢复正常。提示EF是ICI的一种可致功能障碍的不良反应,接受肿瘤免疫治疗的患者应关注EF的相关症状,尽早治疗对预防长期并发症至关重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嗜酸性筋膜炎、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62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