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10-2020年HIV/AIDS确证后死亡密度特征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12338-20220823-00727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2010-2020年HIV/AIDS确证后死亡密度特征分析

引用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佳木斯市HIV/AIDS确证后死亡密度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选取现住址为佳木斯市、确证时间为2010-2020年和确证年龄≥15岁的HIV/AIDS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基线和随访信息,描述其确证后的死亡密度特征。确证后死亡定义分为确证后1~、7~和≥13个月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确证后1~6个月死亡密度的影响因素。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953例HIV/AIDS,死亡173例,以男性(89.19%,850/953)、未婚/离异/丧偶(76.50%,729/95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51.84%,494/953)和同性性传播为主(77.02%,734/953)。累计随访3 944.59人年,死亡密度为4.39(95% CI:3.79~5.07)/100人年。确证后1~6个月的HIV/AIDS死亡密度最高,为21.60(95% CI:18.04~25.86)/100人年,确证后≥13个月降至2.02(95% CI:1.59~2.58)/100人年。在确证后1~6个月死亡的HIV/AIDS中,首次CD4 +T淋巴细胞(CD4)未检测(51.61%,48/93)和艾滋病相关死亡的比例(32.26%,30/93)较高。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确证后1~6个月死亡的风险因素包括确证年龄较大、医疗机构检测发现、首次CD4计数<200个/μl或CD4未检测和未抗病毒治疗。 结论:2010-2020年佳木斯市HIV/AIDS的死亡密度整体水平较低,随着确证后生存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应继续加强早诊断和早治疗,重点关注确证后1~6个月HIV/AIDS的随访管理,进一步降低确证后的死亡风险。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死亡密度、回顾性队列

43

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13103100100020001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青年科研基金2018AFQN003;Chinese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131031001000200011;Young Scholar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National Center for AIDS/ST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2018AFQN003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920-192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0254-6450

11-2338/R

43

2022,43(1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