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12338-20200918-01169

我国艾滋病患者的死亡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描述我国报告艾滋病患者中死亡病例基本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研究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艾滋病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线索和依据。方法:从我国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下载数据库,筛选病程为“艾滋病”患者,描述其死亡数及死亡比例随时间变化趋势,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国共报告艾滋病患者582 472例,死亡168 391例。死亡患者中男性占76.8%(129 343/168 391),传播途径以异性性传播为主,占60.9%(102 516/168 391),抗病毒治疗占54.0%(90 888/168 391),首次CD 4+T淋巴细胞计数(CD 4) P 25和 P 75为34个/μl和240个/μl,发现感染后1年内死亡的比例为43.5%(73 191/168 391)。2007-2019年每年死亡病例从5 485例上升到18 737例,死亡比例从10.9%下降到4.3%。确证感染到死亡的平均时长逐年延长,从1.4年延长到4.0年。Cox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死亡风险的危险因素包括男性( HR=1.44)、年龄(50~和≥65岁的 HR值分别为1.50和2.00)、少数民族( HR=1.10)、首次CD 4值较低组(0~、200~、350~个/μl组的 HR值分别为2.73、1.33和1.13)、异性性传播( HR=1.64)和注射吸毒传播( HR=1.79);死亡风险的保护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HR值分别为0.86、0.59)、抗病毒治疗( HR=0.09)。 结论:我国艾滋病患者死亡数2007-2019年逐年上升,死亡比例逐年下降,应继续开展早发现、早治疗,提升抗病毒治疗效果,降低死亡比例。

艾滋病、死亡、趋势、危险因素

42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8ZX10721-102-003-001;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jor Project of China2018ZX10721- 102-003-001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21-12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0254-6450

11-2338/R

42

2021,42(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