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j.issn:0254-6450.2007.04.015
三峡库区蓄水后重庆段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动态监测
目的 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二期蓄水前后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变化,了解钩体菌型谱和优势菌型,防止钩体病疫源地向三峡库区和长江下游地区扩散.方法 选择长寿区和丰都县为监测点,开展钩体病传染源监测,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检测患者、健康人群及耕牛血清抗体.结果 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均有散发钩体病例.2001-2005年总蓄水前和蓄水后鼠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05).蓄水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蓄水后为鼩鼱.鼠带菌率为1.72%(10/583),与PCR检测阳性率(1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0,P<0.01).患者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为73.33%(33/45),血清群以澳洲群为主.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26.84%(233/868),流行前期阳性率(23.85%)与流行后期(29.8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9,P<0.05).牛血清钩体抗体GMRT为1∶29.97,优势菌群为拜伦群.结论 三峡库区二期蓄水后未出现钩体病流行,蓄水前后鼠密度无明显变化,但优势鼠种发生了变化,主要流行菌群为澳洲群,人群自然感染免疫水平较低,是钩体病潜在的流行地区.
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源、三峡库区
28
R1(预防医学、卫生学)
2008-03-0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