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4.02.002
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认知损害与其他皮质下损害临床特点的关系
目的 探讨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SIVD)认知损害与其他皮质下损害临床特点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110例SIVD为研究对象,其中认知正常患者34例(SIVD-NCI)、伴有轻度认知损害患者47例(SIVD-MCI)、痴呆患者29例(SIVD-VaD).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剑桥老年认知量表中文版(CAMCOG-C)、老年抑郁量表(CDT)、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计时“起立-行走”测试等对患者认知功能、抑郁、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皮质下损害临床特点进行评定. 结果 3组患者MoCA、CAMCOG-C、MMSE、CDT及AD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0.32、55.03,H=85.36、27.39、40.87,均P<0.05).步态障碍、排尿障碍、假性延髓麻痹、抑郁、跌倒在3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69、21.41、25.51、6.91、21.87,均P<0.05),其中步态障碍随着认知损害程度加重而进一步加重.SIVD-MCI组患者排尿障碍、假性延髓麻痹及跌倒等较SIVD-NCI组患病率显著增加(x2=15.57、16.31、8.92,均P<0.017);抑郁在SIVD-NCI及SIVD-VaD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0,P<0.017).皮质下损害临床特点中的情感失禁在3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SIVD患者随着认知功能的下降伴随着不同的皮质下损害临床特点,步态障碍随着认知下降而逐渐加重;排尿障碍、假性延髓麻痹及跌倒等特征可侧面反映认知功能从正常发展至轻度损害;抑郁症状可作为SIVD认知损害达到痴呆的标志之一.
脑缺血、认知障碍、步态障碍、神经性
33
R743.3;R246.6;R694.5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1A170
2014-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