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急性肠缺血模型中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浓度与缺血时间和肠组织损伤的相关性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24/SP.J.1264.2013.00133

大鼠急性肠缺血模型中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和D-乳酸浓度与缺血时间和肠组织损伤的相关性

引用
  目的探索大鼠急性肠缺血模型的血清肠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D-Lac)浓度与缺血时间、肠黏膜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建立大鼠肠系膜前动脉缺血模型,按照缺血时间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空白对照),缺血30min,60min,90min,120min,150min组,每组10只。ELISA法分析各组血清I-FABP和D-Lac水平。免疫组化法评估受损肠黏膜组织I-FABP含量。对病变组织进行损伤评分,评估血清I-FABP和D-Lac水平与组织损伤的相关性。结果大鼠肠缺血30min时血清I-FABP浓度明显升高,于90min达到峰值[(1741.37±184.12)mg/L],I-FABP抗体染色阳性率达72.5%(P<0.05);大鼠肠缺血60min时血清D-Lac浓度开始升高,随缺血时间延长,D-Lac浓度升高越明显(P<0.05)。小肠黏膜损伤评分结果提示,缺血时间越长,组织损伤评分越高。Spearman等级相关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血清D-Lac浓度与组织损伤正相关(r=1);血清I-FABP浓度与组织损伤评分无相关性(r=0.6)。结论血清I-FABP在大鼠急性肠缺血早期明显升高,达到峰值后随缺血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血清D-Lac在缺血中后期升高明显,可反映肠组织损伤程度。

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类、乳酸、缺血

R574(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中央保健专项资金科研课题B2009A105;解放军总医院南楼创新基金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Central Science Research Project of HealthcareB2009A105;the Innovation Foundation of Geriatric Division of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2013-09-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26-52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1671-5403

11-4786/R

2013,(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