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3-8705.2017.02.008
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小鼠动物模型建立
目的 建立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小鼠模型.方法 选择3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5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5%-5%硫酸镍组,10%-10%硫酸镍组,10%硫酸镍单次刺激组),于第0天致敏且第2、3天激发,分别于第一次激发后的6、12、24、48 h对各组激发部位炎症进行动态评分;超声扫描表皮厚度;苏木精-伊红染剂(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HE)染色观察激发部位皮肤病理变化;对皮损部位皮肤匀浆进行细胞因子检测.结果 各剂量组动物激发部位皮肤24 h炎症程度最强.各剂量组激发部位皮肤表皮增厚,超声扫描显示实验组小鼠表皮厚度为:10%-10%硫酸镍组>5%-5%硫酸镍组>10%硫酸镍单次刺激组.5%-5%、10%-10%硫酸镍组出现表皮结痂,基底层液化,真皮毛细血管扩张,真皮炎性细胞浸润,表现为急性炎症症状,与人类镍过敏的急性病理变化一致.5%-5%、10%-10%硫酸镍组皮损部位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4和白细胞介素-10均值水平均有升高,10%-10%硫酸镍组的白细胞介素-4均值水平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5%、10%-10%硫酸镍组成功建立ACD急性小鼠模型.
硫酸镍、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动物模型、小鼠
11
R758.22(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3175;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16-12M-1-003
2017-07-1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4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