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877/cma.j.issn.1674-1366.2019.06.003
裂纹尺寸对隐裂牙折裂模式和临床风险影响的体外研究
目的 探讨隐裂牙的裂纹尺寸对于其折裂模式及临床风险的影响.方法 将纳入的50颗上颌前磨牙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5组,前4组通过对试样进行测量调磨制备成隐裂牙模型,调模为颊尖斜度为59°、腭尖斜度为50°.隐裂牙模型根据不同的预裂纹尺寸进行分组,将牙冠近远中边缘嵴最外缘中点间的距离设为裂纹长度(a),该两点所在平面至近中釉牙骨质界最凸点的距离为裂纹深度(h),第1组至第4组的裂纹长度及宽度分别为(a/3-h/2)、(2a/3-h/2)、(a/3-h)、(2a/3-h).第5组不做处理即对照组.所有试样采用压应力实验,记录抗折力、折裂模式及临床风险分级.采用单因素t检验比较各组间最大抗折力,利用统计图表对折裂模式分析,使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统计折裂试样临床风险等级.检验水准α=0.05.结果 每组抗折力分别为(1126±126)、(974±159)、(1114±240)、(608±105)和(1205±216)N.第2组与第4组最大抗折力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对于折裂模式:所有试验组多发生偏向腭侧的斜折,每组冠折与冠根折各占的比例分别50%~50%、40%~60%、20%~80%、0~100%、100%~0.对于临床风险评估:所有隐裂牙组(第1~4组)同对照组(第5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隐裂牙组,第1组同第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和第5组试样折裂后均可保留,第2组和第3组均有20%的试样发生了不可保留性冠根折.第4组临床评估风险最大,40%的试样为不可保留性的冠根折,并且折裂部位多位于根尖区.结论 隐裂牙的抗折力显著低于正常牙,易发生折裂.并且隐裂牙的折裂情况同其裂纹尺寸有着密切关系,裂纹尺寸越深越宽,越易发生冠至根尖区方向的折裂,临床风险逐渐增加.
牙裂综合征、牙模型、裂纹尺寸、折裂模式、临床风险
13
TG1;O34
徐州市科技计划KC16SH006
2020-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336-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