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cma.j.issn.1674-1366.2010.05.003
SD大鼠放射性舌炎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 借鉴现有的放射性口腔黏膜炎(RTOM)动物模型,探讨放射性舌炎(RTG)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 自行设计和制作锥形铅质罩装置及附件,在SD大鼠舌背舌尖部位形成1 cm×1 cm的照射区域,实施单次、单剂量(30 Gy)X射线,吸收剂量率为100.75 cGy/min,每次照射6只的方法,制作RTG大鼠模型.观测RTG大鼠的体重、口腔黏膜炎指数、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照射后3~4 d,舌黏膜上皮层完整;5~6 d,肉眼可见受照射的舌背、舌腹黏膜出现红色斑点和成片变红(黏膜下出现充血),镜下见上皮变薄,部分黏膜上皮坏死脱落;7~8 d,出现肉眼可辨的散在点状溃疡;镜下见鳞状上皮脱落形成溃疡,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9~12 d,点状溃疡逐渐融合,上皮剥脱;12~14 d,溃疡面有纤维渗出,形成连贯一致的溃疡,镜下见上皮完全脱落,纤维性渗出覆盖溃疡表面,其内有大量炎症细胞,固有层胶原纤维断裂;21 d,溃疡的周边开始出现愈合;镜下见溃疡底出现肉芽组织,炎症细胞较照射后5 d时明显减少,可见少量胶原纤维组织及大量新生毛细血管;28~35 d,受照射的1 cm×1 cm范围的溃疡由周边向内收缩愈合.镜下可见上皮结构重新出现,但上皮层明显变薄,黏膜下层仍有炎症细胞浸润.黏膜下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基底细胞呈梭状,排列紧密成栅栏状.结论 成功建立了大鼠RTG模型,为研究RTOM 的病理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
放射治疗、口腔黏膜炎、舌炎:动物模型
4
R73;R97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5B50301004.2006B36006010
2010-12-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39-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