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在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中的临床应用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应用市场
我的应用
会员HOT
万方期刊
×

点击收藏,不怕下次找不到~

@万方数据
会员HOT

期刊专题

10.3760/cma.j.cn112147-20221224-00987

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在治疗Ⅲ期结核性脓胸中的临床应用

引用
目的:探讨“两孔法”胸腔镜胸膜剥脱术对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胸廓形态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属于单中心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在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胸外科接受胸腔镜胸膜剥脱术的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49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1例,年龄13~60(27.5±10.4)岁,分析其临床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资料,探究其安全性及可行性,利用CT自带软件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隆突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将术前、术后胸廓周长通过配对样本 t检验的方法对比分析术后患者胸廓塌陷恢复情况。 结果:49例患者手术时间(186±61)min,术中出血量(366±267)ml,围手术期8例(16.33%)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术后肺持续漏气及肺部感染等,术后随访期间无脓胸复发及结核播散。术前经隆突层面胸廓周长为(655±54)mm,经剑突层面胸廓周长为(720±69)mm,术后随访12~36个月,与术前胸廓周长相比,术后第1个月,经隆突层面及剑突层面胸廓周长分别为(658±50)和(724±6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173、 P=0.057)。术后第3、6、12个月经隆突层面胸廓周长分别为(666±51)、(667±47)和(671±47)mm,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 P<0.05)。术后第3、6、12个月,经剑突层面测量胸廓周长分别为(730±65)、(733±63)和(735±63)mm,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均 P<0.05)。术后第6个月患者年龄<20岁及FEV 1占预计值%<80%者隆突平面胸廓周长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5、 P=0.003),胸膜增厚≥8 mm者较<8 mm者隆突平面胸廓周长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0)。 结论:对于部分Ⅲ期结核性脓胸患者,胸腔镜下胸膜剥脱术安全、可行,并可明显恢复患者胸廓周长,改善患者胸廓塌陷,临床疗效显著。“两孔法”的胸腔镜技术理念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广、操作空间大,技术容易掌握等优点,值得进一步探索其临床应用价值。

脓胸,结核性、胸腔镜、外科手术、胸廓塌陷、胸廓周长

46

2023-05-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474-4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001-0939

11-2147/R

46

2023,46(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